在1960年代初期,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两次来到中国。在第二次访问期间,他参观了多个地点。当他到达延安时,偶然听到一个关于毛泽东的故事,这让他感慨地说:“绝对不要与中国军队对抗。”那么,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呢?
蒙哥马利在二战期间担任英国军队的重要指挥官,尽管他存在不少缺点和争议,但依然被公认为20世纪最卓越的军事领袖之一。
1958年9月,蒙哥马利正式结束了军旅生涯。根据英国的政治体制,他无法进入政府文职系统任职。此后,他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民间外交等领域的工作。
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,中苏关系开始紧张。西方各国注意到这一变化,纷纷向中国示好。正是在这种形势下,蒙哥马利于1960年首次来到中国访问。
1960年刚开始,蒙哥马利刚结束苏联和南非的行程,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印度。与尼赫鲁会面后,他离中国只有一步之遥。随后,他谨慎地向北京提出了访问的请求。
在得知蒙哥马利的请求后,中央领导层感到颇为惊讶。鉴于当时中印两国在边境问题上的紧张局势,我方决定不予回应,婉拒了他的提议。蒙哥马利对此感到有些失落,但随后传来的另一则消息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:北京方面向他发出了邀请,希望他在几个月后访问中国。
1960年5月20日,蒙哥马利乘飞机来到香港,这是他第一次访问中国。5月24日早上,他抵达广州,随后在李达上将的陪同下,乘机前往北京。
蒙哥马利乘坐的飞机下午降落在北京。他一到就立即动身,先后去了北京火车站和民族文化宫,还顺道看了几个北京有名的景点。到了晚上,陈毅元帅特意安排了一场接见和晚宴,热情招待了蒙哥马利。
25日早上,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接待了蒙哥马利,贺龙元帅也一同出席。拍完合照后,双方立即进入正式会谈。
蒙哥马利开门见山,提到他亲眼看到东西方两大阵营的矛盾逐渐升级。某些激进人士觉得只有打仗才能解决问题,但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,目睹了无数生命的消逝,所以坚决反对这种观点。
蒙哥马利指出,西方阵营对东方集团的潜在军事行动深感忧虑,双方在核心利益上存在难以弥合的分歧,这种紧张关系构成了当前局势的主要症结。
蒙哥马利试探性地提出问题,周恩来笑着回应。他直言,中国的核心政策早已多次公开阐述,但仍有部分人持怀疑态度。周恩来相信,蒙哥马利此次中国之旅将形成自己的见解,待他回国后,可以用亲眼所见的事实反驳那些质疑的声音。
说完这些,周恩来紧接着指出,西方集团并非完全放弃进攻的意图。以英国和法国为例,虽然他们无意引发全球性的战争,但在特定地区挑起冲突的行为却屡见不鲜。比如苏伊士运河的争端和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,这些事件都对全球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。
对于美国,周恩来指出其行为与英法有别。美方频繁派遣侦察机侵入我国领空进行侦查,甚至空投间谍人员,这些行径无疑引发了严重的安全关切。
周恩来在分析全球形势时指出,当前爆发新一轮世界大战的风险非常低,但实现长期和平的前景也不乐观。他认为,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美国持续加剧国际紧张关系。
蒙哥马利在听完后,对周恩来的观点持不同意见。他认为,美国的目标是让其他国家都效仿其模式,比如拥有大量汽车和可口可乐,其他国家也应当追求同样的生活方式。
周恩来笑着回应:“我觉得茶比可乐强多了!”
蒙哥马利接着提出了许多不算尖锐但确实存在的问题,周恩来以巧妙的方式一一作答。对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某些矛盾,周恩来始终保持谨慎,没有向蒙哥马利透露任何细节,这体现了坚定的立场和原则。
会议从上午10点20分开始,一直开到下午2点40分,整整进行了四个多小时。蒙哥马利对红色中国充满了兴趣,对中国领导人既感到好奇又觉得亲切,不过他的态度也带着一些特定的意图。
会议结束后,他再次提出希望能与毛主席和周恩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。他提出这个请求,主要是为了避免外部干扰,更直接地了解中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立场。
次日下午,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再次与蒙哥马利会面。周总理明确表达了我国的立场,但蒙哥马利对此表示怀疑。周总理微微一笑,说道:“这是你首次与中国领导人交流。我们在政治上的承诺是严肃的,言出必行。明天你见到毛主席时,你会亲身感受到这一点,并留下深刻印象。”
次日清晨,蒙哥马利乘机抵达上海。毛主席已在当地等候会面。曹荻秋,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,亲自到机场迎接。午间,市长柯庆施安排了一场宴会,以表欢迎。
27日下午,毛泽东在上海文化俱乐部与蒙哥马利进行了一次私人会面。当时只有翻译在场,没有其他人员参与。这次会面持续了三个小时。
蒙哥马利见到毛主席时,立刻表达了他的惊讶:“来到中国后,我才意识到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大错特错。他们以为中国人生活在压抑中,不快乐,甚至吃不饱。但实际看到的却是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,显得非常满足和幸福……”
蒙哥马利讲完后,毛泽东回应道:“西方对我们的评价大多不准确。我们目前的粮食产量还不足,按人均来算,每年每个人只能分到四百公斤,这里面还包含了吃的、种的、喂牲口的和存起来的。”
蒙哥马利听完后,简单回应道:“食物还够。”接着,他转变话题,问毛主席对当前全球形势有何见解。毛主席平静地答道:“世界局势不错,没什么大问题。”
蒙哥马利表达了与毛主席不同的观点,并打算进一步展开辩论。然而,毛主席并未接招,转而讨论起当前的国际形势。他指出,如今的世界已不再是热战主导、和平共存的局面,而是进入了冷战共存的阶段。
双方针对这一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,毛泽东在交流中援引了《孙子兵法》的军事思想,并列举了成吉思汗的历史典故,最终将话题延伸至印度的相关情况。
蒙哥马利提出疑问:“尼赫鲁已经70岁了,他离世后,印度的未来会怎样?”
毛主席回应道:“他还没选定接班人,但我已经安排好了。我现在不再是国家主席,这个职位由刘少奇接任。他昨天还在这儿,今天已经返回北京了。”
毛主席对此话题显得格外有兴趣,他接着说道:“我来给你说明一下,我是共产党的主席,刘少奇担任第一副主席,周恩来排在第二位,朱德是第三,陈云第四,林彪第五,邓小平是第六,他是党的总书记。我若不在,刘少奇将接任我的位置。”
会议快要结束时,毛主席向蒙哥马利提了个问题:“中国这么大,你时间这么紧,为什么这次只待了四五天?”
蒙哥马利表示:“周总理邀请我再次访问中国,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深入交流。我计划明年十月前来。目前,我需要回国,就与中国领导人讨论的几个关键问题,推动国际舆论的。”
毛泽东听完后微笑着说:“欢迎你来,如果能在九月下旬到达,还能赶上我们的国庆庆典。”
蒙哥马利略作考虑,随后回应:“这样吧,我计划从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,安排一个月的访问行程。”
1961年9月5日,蒙哥马利如约再次访问中国。此行中,他与中国多位高层领导人会面,并前往北京、太原、包头、延安、西安、三门峡、洛阳、郑州、武汉等多个城市。期间,他参观了众多工厂和学校,欣赏了沿途的风景名胜,还特地探访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旧址。
蒙哥马利到延安后,首先去了延安革命纪念馆,随后又参观了毛主席在杨家岭住过的地方。这些经历让他对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有了更深的认识。在延安的时候,他听了一个关于毛主席的故事,这让他感触很深。
在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,胡宗南带领大批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。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以及我军部队在陕北地区与敌人展开周旋。当时国民党军队的人数超过二十万,而我们这边只有不到三万的兵力,双方实力差距悬殊,我军在人数上处于明显的劣势。
蒙哥马利刚听说这事时,心里满是疑惑。他琢磨不透,就凭那点人手,咋可能在国民党几十万大军面前打赢。更别提咱们的装备还差人家一大截。
蒙哥马利提出疑问时,陪同人员向他解释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念,以及延安时期军队与百姓的关系。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,这让蒙哥马利感到十分惊讶。
胡宗南麾下的军长刘戡,一心想要在陕北歼灭毛主席的部队。那时,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正暂住在王家湾的薛老汉家里。直到敌军逼近,几乎到了山脚,他们才匆忙撤离。毛主席和周恩来前脚刚走,刘戡后脚就赶到了王家湾。凑巧的是,他也看上了薛老汉的房子,当晚还睡在了毛主席之前睡过的炕上。
刘戡向薛老汉打听毛主席的行踪,薛老汉假装一无所知。刘戡随即命令手下将薛老汉吊起,严刑拷打,但薛老汉始终守口如瓶。就在刘戡离开时,他的参谋不慎遗失了一份电报,当地百姓发现后,迅速冒着风险将其送到了解放军手中。
在王家湾地区,国民党设有秘密情报机构,其中一名小学教师被发展为特务。当刘戡抵达该地时,这名教师迅速前去报告,试图获得嘉奖。然而,当刘戡询问具体信息时,他却对关键问题一无所知,导致刘戡极为愤怒,当场斥责他。
事情是这样的:毛主席在王家湾待了挺长时间,但当地的人没把情况告诉他,所以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74岁的蒙哥马利听完这个故事,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他参加过一战和二战,但从没遇到过像毛主席这样的经历,也没打过那种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战斗。这让他对中国军队,尤其是毛主席的领导,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。
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款待蒙哥马利,并陪同他参观了故宫。宴会上,蒙哥马利明确指出:“我们一致认为只有一个中国,这个中国就是北京的人民共和国,而不是那个无权代表中国的台湾机构。”
蒙哥马利访问北京时,还受邀前往北京军区进行参观。当时,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亲自陪同,并一起观看了军事演习。
那是个秋日,士兵们手持步枪进行射击展示,几乎每发子弹都命中目标。随后他们转向气球靶,随着枪声接连响起,五彩斑斓的气球接连升空。
接着,士兵们开始进行近身搏击训练。一百多名战士两两对决,动作迅速精准,既实用又颇具视觉冲击力。蒙哥马利全程专注观看,得知这些技巧均由杨勇上将设计后,他感到十分惊讶,对杨勇上将的才能赞不绝口。
格斗展示结束后,一个由500名士兵组成的方阵迅速跑进训练场,手持刺刀展开刺杀演练。场地上瞬间响彻震天的呐喊声。蒙哥马利观察到解放军队伍纪律严整,动作娴熟,误以为这些士兵是杨勇特意从各部队挑选的老兵。在获得杨勇的许可后,他走近方阵,仔细查看这些士兵。
他命令几名士兵摘下帽子,仔细观察后发现他们的额头上毫无岁月痕迹。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他之前的判断,使他不得不承认中国军人的个人作战能力在全球无出其右。内心不禁涌起一股由衷的敬佩。
回想起这些,蒙哥马利心里有些不甘。他从身旁的士兵那儿接过一把半自动步枪,装好子弹,对着靶子连续开了三枪,靶子应声倒下。随后,他把枪递给旁边的杨勇,示意他也试试。
杨勇察觉到蒙哥马利的想法,默不作声地举起枪,连续九发子弹全部命中目标。蒙哥马利原本以为杨勇作为高层领导,枪法可能会生疏,但亲眼目睹这一幕后,他感到十分意外。杨勇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在场的解放军士兵,这让蒙哥马利心中顿生挫败感。
在射击比赛结束后,蒙哥马利不再多想,专心观看接下来的节目。当刺杀队伍表演完毕离场后,一群展示硬气功的士兵步入场地。每位士兵面前都堆着一叠砖头,蒙哥马利一时没看懂他们在做什么。还没等他反应过来,士兵们突然发出吼声,手掌猛地劈向砖堆,砖块就像切豆腐一样应声而断。
这场展示让蒙哥马利大吃一惊,他开始怀疑那些砖头是不是真的。为了确认,他走下台,随手捡起一块砖检查,没看出什么问题。他决定亲自试试,结果手被震得生疼,砖头却一点都没动。
杨勇看到这情况,二话不说,随手抓起一块砖头,搁在凳子上。他用左手稳住砖块,右手猛地一劈,砖头瞬间断成两半。蒙哥马利见状,彻底被折服了,忍不住对杨勇连连称赞。接下来的表演顺利展开,再没出什么意外。
1961年9月22日,刘少奇与蒙哥马利进行了会面。同日,周恩来先后两次与蒙哥马利举行会谈,并在当晚为其举办了告别晚宴。
在1961年9月23日和24日,毛泽东在武汉两次会见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。会见期间,毛泽东将自己在1956年游完长江后创作的诗作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亲笔书写后赠予了蒙哥马利。
蒙哥马利再次访问中国时,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多轮对话。这次他不再急于了解基本情况,而是以更放松的节奏,对中国各个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。无论是政治、军事、历史、文化,还是经济和商业,他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的热情。
在与毛泽东的交流中,双方探讨了中国的铁路发展和工业建设。蒙哥马利提议中国可以考虑引入外部资金,并推荐了他的前参谋长,现在担任一家大型企业董事,认为此人能帮助培训中国工人掌握新技术。此外,他们的对话还涉及了土葬与火葬的传统,以及生活中的常规习惯和生命周期的自然过程。
蒙哥马利的中国访问进展顺利,但他并未如一年前计划的那样停留一个月,实际逗留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一。9月26日,他提前结束行程,前往香港。他向毛泽东解释,这次提前离开是因为与尼泊尔的国王和王后有个晚餐约定。之后,他计划前往加拿大,最后返回英国。
得知蒙哥马利突然要走,毛主席听完后只说了两个字:“行吧。”
蒙哥马利结束中国之行后,于10月6日通过电视广播发表讲话,重点讨论了他访华期间提及的缓解东西方对立局势的话题,旨在影响国际舆论。随后,10月16日,他在伦敦再次公开演讲,引发了不少争论。
在英国的一次聚会上,蒙哥马利聊起了他的中国之旅。谈到中国军队的实力,他直接说:“中国军队的纪律和技能都很出色。一个500人的刺杀队伍,动作整齐划一,像是一个人。一开始,我以为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。但当我走近一看,发现每个士兵的额头都很光滑,没有任何皱纹,这才确认他们都是年轻人。”
在场的人里有些不太认同,蒙哥马利看到后,立刻板着脸对大家说:“我得提醒我的同行们,千万别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硬碰硬,这得是军事家们的一条铁律。谁要是敢和中国打,进去了就别想轻易出来!”
尽管不少人对此持不同看法,但那些亲历过抗美援朝的国家,无一不回想起那些令他们心惊胆战的时刻,并对这一观点坚信不疑。
蒙哥马利的两次演讲引发了不少争议,甚至有人指责他是“一个失意者无用的抱怨”。尽管如此,这些批评并未影响他致力于缓解全球紧张局势的坚定信念。通过他的持续努力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红色中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